肥猫【啤博士简介】

2016-11-11
肥猫
27751


按照传统,照片排在文字前。不过,此处要特别说明,这两张都是“照骗”,不是照片。左图是当年御用摄影师的作品,开了美颜照得。因为是我罕见的和啤酒的合影,所以入选在这儿。右图是得罪摄影师的后果,一并放在这儿是想有个参照,告诉大家不要盲目相信“照骗”,所见不一定为实。我也不清楚怎么形容真实的肤色,据我做珠宝生意的同学说,她们行业称我这种是小麦肤色。作为啤酒爱好者,我不禁好奇,哪种小麦?烘焙过了么?客观来讲,出国前贴近皮尔森的颜色,自从经过美国坑爹防晒霜和大太阳洗礼,大多是淡艾尔色,偶尔琥珀艾尔,反正从来还没晒成世涛。


有的同学看过图后可能觉得不算多胖啊,肥猫名不符其实啊。这个也得从参照物角度来说。无论我大学舍友还是研究生舍友,总是不乏身高170+,体重一百以下的妹子。于是,我这以区区163cm的海拔支撑着过百斤躯体的,便自觉领了“肥猫”一称号。


言归正传,继续啤酒话题。最早结识啤博士是看了太空精酿的文章,顺手又点进公众号,一时间感觉进入了一片新天地,又感觉像回到久违的家,当天便决定申请加入。入伙之路漫漫,终于被允许“进家门儿”后,才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个学术喝酒团的“门槛”可真高。我是跨学科专业的学生,专擅长在文科生面前卖弄科学,在理科生面前谈经济政治社会历史。不过,啤博士群里窝着一堆各行各业的大牛,文理齐全,聊个啤酒都附带技术指标的。我这一不懂生物化学的混子,只剩下星星眼崇拜的份儿,不敢张嘴乱侃了。



不过,既然混进来了,总得尽尽成员义务,努力自我提升才是。脑洞大开是我的优势,于是盘算起怎么将喝酒、写酒融入学术生活,这样才喝得心安理得。已有的尝试包括制造了一篇关于精酿啤酒的工业组织研究报告,一篇关于红酒厂用水许可证论文。目前的研究,用我们老祖宗的话说就是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。(请正在吃饭的同学关闭页面)你想啊,美国村里人家大多是独门独户,独立水井,独立化粪池。这种院落格局相对城市来讲,对涵养当地水资源很有好处,虽说吃喝拉撒,水流量不少,但是水哪儿来哪儿去,净损失很少。


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研究者,我尽量不喝瓶装水,因为瓶装水往往来自外地,咱喝了子个儿爽,但原产地的水资源却遭到净损失。不过,作为酒鬼(对了,我娘亲说“酒鬼”这名字不好听,要我改作“啤啤鲁”,意为喝啤酒的山东大嫚,或者改作“小酒蜂”,我猜这名字是“酒疯子“的谐音),我还真没少喝外地酒。考虑到出酒率的问题,或许相对喝瓶装水的群众,喝酒所造成的影响更大。这种想法或多或少的让我把目光转向本地产品,比如下图中Broad Brook Brewery的Pink Dragon Wit。



广告语Drink fresh, drink local里面的“local”解决了中外两个难题:于美国而言,这是保证了水取之于民,未来用还之于民(虽然听起来略反胃,其实这算是很干净安全的了,比受工业污染的或者本身放射性元素超标的强多了),于我这个老外而言,总觉得它家的logo是在向我中华文化致敬。看这这条红配绿满身花花的大胖龙,不知咋地,我总会联想到何仙姑。


扯得太远了,咱继续说说怎么为各位大神、小仙、吃瓜群众服务的事儿。鉴于咱啤博士其他成员个个都是身怀绝技,干货满满。所以技术流的事情还是交给他们把关吧,我还是打打擦边球,顺着脑洞想想怎么关联啤酒与文化的问题,啤酒产业发展问题,或者为尽早毕业着想,琢磨琢磨怎么把喝酒大计融入水资源保护、环境政策与经济范畴。最后许个愿,争取当一只安静喝酒的肥猫,心平气和的跟大伙儿聊聊酒。




【啤博士】由来自中国、欧洲和美国的十几位博士组成,在科研学习之余,致力介绍全球精酿啤酒文化的发展方向。我们会采访世界知名酒厂、协会、酒吧、酿酒师等,译制各类精彩的视频供大家欣赏与学习,分享自己的酿酒经验,同时在各类官方平台发布优秀文贴或译文。